在這個社會中,為了要完成分工,一定需要很多的專家。而身為專家,就必定是處在一個專業領域的典範中。但是典範是有侷限性的,例如陽明是醫學大學,屬於西方的醫學體系,但是有看過陽明大學畢業的學長用把脈的方式去看病嗎?我想應該是沒有的,因為中西醫分屬於不同的典範,而不同典範有著不同典範的天(價值)、人(規章)、物(技術)、我(生命成長)。所以當我們拋出一個特定典範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往往就會被稱作迷信。但是是不是真的是這個樣子,那就很難說,就像有些病痛沒辦法用吃藥解決,可是拜拜燒香後就痊癒的事件屢見不鮮。當碰上一個所謂的「迷信」時,躲在自己的典範中,完全地加以排除,便是專家主義者所做的事情。再舉一個例子好了,像是台灣缺水,而台灣的解決之道就是蓋水庫,我們直覺會問的問題就是水庫蓋在哪?而不會問為什麼要蓋水庫?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因為我們都已經在自己的典範中生活太久,沒有想過典範之外的事情。而專家專門害人家也是基於此現象,不願思考超出典範之外的事情,導致其從迷信變成危機。
所以我認為專家是必須的,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如何讓自己不要變成專門害人家的專家,才是我們真正該思考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