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呂俊興,開放中國學生來台(討論後)

助教在討論中談到了許多面向的問題,像是如果開放了太多名額的陸生,會造成台灣的人力無法充分利用,不僅失業人口會再度向上攀升,更會造成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仇視,還有,由於中國人民來台後所需要的費用較少,可能會造成台灣民眾的薪水被迫下降,對於台灣人民的生計以及經濟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現象,更可能讓中國來台人數過於氾濫,造成更嚴重的社會問題出現。
而另一個方面,由於更頂尖的學生會往美英地區的頂尖大學移動,造成台灣招攬到的學生程度不一定會比較好,而交流下來的結果也不一定如政策所擬定的那麼理想,而這中間的差距應該要怎麼彌補,我想首要條件是要增加台灣內各個大學的素質,加上獎學金的吸引,相信能夠招攬到一批更好的學生,而增加台灣的可見度,在如此循環下,相信對台灣的教育水平以及教育環境都是一種良性的影響。
我認為開放中國學生來台的辦法應比照外籍生,學籍方面的認同也以台灣大學的學歷文憑為準,而不應該再因為其特殊身分而有所偏頗,我們讓外籍生來台的本意是要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透過競爭來讓雙方都獲得助益。但是面對中國,由於文化內涵實在過於相近,我們何不轉個方向,讓他們了解到我們台灣的美好,不但有助於化解台海兩岸間自分裂以來長期的刻版印象,更是一種促進兩岸交流的方法。

呂俊興,二代健保(討論後)

這次的重點比較在討論健保本質的問題,也討論到了很多延伸的議題。首先談到的是左派右派,由於健保本身體制的建立就是左派,因此台灣的健保就是在左派中找尋一個比較恰當的位置,而像是美國的體制就比較類似右派,偏向個人的走向,是一種使用者付費的概念,要想用比較好的資源就得付出相對較多的錢,而台灣在偏左派的情形下,大家依比例都付出一定金額的錢來支持這個體系,雖然有人用得多用得少,但是卻能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一樣的資源,而折衷的方式就可能是在左派中建立一個較為右派方向的健保體制,像是人民所繳交的健保費,是用在所謂的基礎醫療上面,而要是其他有所需要的進階醫療項目,就必須改成使用者付費,相較之下也較為合理,但是這就需要仰賴醫師的專業評估,才能夠讓這項措施實行的順暢。接著,還有談論到了資本家的問題,雖然有些偏題,但是在健保體制的設計之下,企業家不僅要為自己投保,還得為底下的員工們投保,對於資本家來說無不是一種負擔,而我們社會基本上就是建立在這些資本家的資助上,所以基本上政府不太可能會增加太多的健保費在那些財團上頭,才會導致二代健保會造成某些特殊情形的人增加過多的健保費。
關於健保,我認為根本的問題在於教育,有太多的人用的是錯誤的觀念來面對整個醫療體系,我們應該給予正確的醫療態度,讓他們正視我們健保所遭遇到的問題,必且加強病患與醫師兼良性的溝通,才能讓我們的健保體制運行的更順利,也才得以達成全民健保的最終目標。

呂俊興,死刑廢存(討論後)

這次的討論過後,也聽到了很多有關死刑廢除或保留所衍生出來的問題。像是要是改成了無期徒刑,不僅有假釋的問題,也有可能造成監獄數量不夠,甚至造成監獄裡頭會形成另一種特殊的生活型式,勢力可能會越來越壯大,最後一發不可收拾,而有人經計算過後,也得出了他們在社會上所做的為我們社會彌補的事情,遠不如他們犯下的案件所造成的社會成本的失去,因此,我們又何必要為了這些已經造成社會極大的損失又無法完全的填補他們所造成漏洞的犯人們進行辯護,人權團體不斷地指出這些犯人無論犯下了何等的滔天大罪,都還是必須享有憲法所賦予的人權,而且我們無法擅用國家的力量決定一個人生命的去向,但是,反過來說,他們卻已經任意的剝奪了許許多多無辜人民的生命,難道這也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當他們斷送了一個人們性命時,那一切有關他們生命權的保障早應該被移除,在必要的時候,不應該再享有人人平等的概念,因時地而置宜才是執法之道。
有關確立死刑的問題,由於社會上只要發生了一兩件枉死的案例,廢除死刑的說法便會層出不窮的出現,因此,必須兼顧被害者家屬的心理壓力、整個案情的偵查進度以及公正不阿的判決,必須仰賴的就是不斷改進的體制,要建立更完善的體制來面對四方,使得四方都能在公平正義的條件下進行訴訟及執法。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謝鈞皓 中國學生來台(討論後)

這次討論課助教給我一個看待事情的方向,我覺得還不錯,那就是討論一件事情的時候應該就那件事情討論他的優缺點,而不是從其他方面來評斷這件事情,例如開放中國學生來台,應該討論他對台灣教育有何幫助,而不是就其他實施的制度討論。

開放中國學生來台我覺得並不好,因為他們對我們教育面看不出來有何好處,招收中國學生對我們國際化真的有幫助嗎?就我們討論的結果以及陽明大學的例子來看,很多人都承認,我們學校雖然有很多外籍學生,但是他們通常還是自己一群,台灣學生一群,台灣學生鮮少與他們接觸,他們的文化真的有影響到我們嗎?他真的有打開陽明的國際視野嗎?更何況是中國和我們文化內涵差不多,吸引中國學生對國際觀的開闊好像也沒什麼用。除了這個之外,一個勤奮的學生坐在自己旁邊,就真的會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嗎?我不認為有勤奮的人坐在旁邊就會督促我們要認真讀書,甚至還聽說本來勤奮的中國學生,最後被台灣學生影響,也是半夜打電動、翹課樣樣來,所以實在找不出中國學生來台對我們教育的正面影響。

就社會公平這個角度來看,招收中國學生對台灣學生來說就會減少他們受教的權益,雖然政府說用外加名額的方式,乍聽之下好像不影響台灣學生錄取的機會,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師生比不就變了嗎?相對之下台灣學生的受教權還是受到壓縮。此外,就收費的問題來說,台灣高等教育的學費較其他國家低廉,不就是因為大家納稅所得到的結果?然而我們卻用人民的納稅錢來提供教育給中國學生,這不是很荒謬,就算要開放他們的收費是不是也應該多付一點呢?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盧潁鴻, 開放中國學生來台

老實說,因為我對教育的體制不是很了解,不想以不理智的態度去做判斷,所以對這次議題有所保留,因此我訪問父親,他在私立的科技大學擔任教職。
其實,我看到開放陸生的問題都集中在國立大學,提供大家另一個方向的思考,技職體系的私立學校,就父親的論述,是非常支持開放的,因為台灣私立的技職品質相對大陸那裏較好,而且學費也差不多,所以其實很多想要念技職體系的陸生都希望能夠來台讀書,而加上台灣現在私立技職體系學校招生不易,所以早已有很多學校到福建等地與當地學校簽訂契約,或者有要設立分校的計畫。
而且我認為雖然陸生來台,但並不表示他們會想在台灣生活,或許他們的薪資較低,但這是以大陸的生活環境來說,在台灣是不可能生活下去,而且光就生活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了。再來就是有人提出統獨問題,我是認為通常不會打自己人啦!如果自己國家的學生都在台灣讀書,對著我們的飛彈也不能任意發射吧!

謝鈞皓 中國學生來台(討論前)

我認為開放中國學生來台並不好,這樣一定會嚴重壓縮台灣學生的受教權。
利用開放中國學生來台就讀大學,並不是一個解決大學招收不到學生的方式, 況且中國的名校名聲比台灣大學更為遠播,中國的頂尖學生也不會選擇來台灣就讀, 相較之下,台灣能夠招收的學生,應該沒有那麼優秀, 因此招收中國學生真的能增加台灣學生的競爭力?

盧潁鴻, 二代健保討論後

這次的討論很激烈,聽完助教的反對意見後,我發現我的論述是沒辦法說服大眾的。
我們討論到了贊成死刑與贊成健保之間的關連性,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
原來在西方的觀點中,這兩個議題都是以個人與社會的相對關係來解釋。當覺得個人是獨立於社會存在的時候,會比較偏向右派思想,也就是自由主義思想;而如果認為社會好,個人也跟著提升的話,就會以左派的思考模式來考慮事情。
我想我算是偏左派思想的人,所以我支持健保制度,但是死刑,我的想法還是一樣,可以不要判阿,可是不要廢除,有人可能會說這樣有跟沒有不是一樣,不過就像是象徵一樣,我認為還是有一定的重要性,所以這樣應該不違背我的立場。
我覺得自己很大的思考障礙在於在這個社會上,好像不是先有概念或說中心思想,而是將覺得不錯的制度拿過來拿過去,導致我們都不知道這些事情被後的意義,而是像被洗腦般的接受了這些既定的印象,這是我覺得自己需要檢討的部分。

江婕菱,開放中國學生來台(討論後)

在今天的討論中,有同學說可以開放一定量名額或者定名額的上限來保障台生
原本我也想說這可能是個不錯的方法,但仔細一想
名額的上限充其量只是講好聽的
大陸人口數那麼多,隨隨便便就能有那麼多人考上啊,怎麼會有達不到的可能性
更何況,大陸最優秀的學生根本也沒必要來這裡讀書,這樣也無法讓台灣學生增加所謂的競爭力

胡彥佶 中國學力認證 與開放中生來台討論後

國家間對彼此大學的學力認證應該接予以承認。但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制度不完全或開發中國家,他們的教育品質總是參差不齊,而且漏洞百出,要無條件認同這些國家所有的學校的教育成果,實在有些令人難辦。
只是台灣承認中國學力的問題不僅於教育品質,在兩岸語言相通 距離近 工資差異大的條件下,承認中國學力最讓一般民眾恐慌的理由自然而然便是害怕生存機會被奪去。比起在中國競爭好工作的困難程度,在台灣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台灣對勞工的保障較多)可能都比較容易。且不論工作環境,我覺得在目前台灣"大有(亂)為"的政府計畫下,相對基本工資已經教以前減少了,又中國崛起,其國內要求漲薪的呼聲也不斷此起彼落,究竟是台灣工資先滑落至中國的水平還是中國工資先漲過台灣工資,還是個未知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