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陳羿蓁,專家主義

今天討論的主題是專家主義,探討為何這社會上公共事務的決策是由所謂的專家來決定,而非全體公民。為什麼身為公民的社會大眾,只能負責選人來決定政策,而不是自己親身參與來做決策呢?其實一開始我認為專家主義是時代演化下必然的結果,民主政治起源於希臘城邦,當時的民主政治真的是只要是擁有公民權的市民都可以參與決策與公共事務的討論。但隨著個人的事務越來越多,越來越沒有時間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因此人民開始選出其中幾位代表替他們做決策,這也就是現代所謂的專家。假如現今的台灣突然變成任何事情都由公民來討論做決定,最後會不會變成因為所要決定的事情太多,而讓社會大眾覺得厭煩、麻煩呢?而且其實現在台灣的民眾很多來說是非常不理性的,常常會為了反對某政黨而反對那個政黨所做的任何決策,那這樣把決定權交到全體公民手中,是不是會造成很大的亂象呢?

不過助教說到,的確,如果真的將所有事務都交給公民做決定,的確會有非常非常多的事情需要我們來討論,不過並不是一定要參與每件公共事務啊!個人選擇個人有興趣並關心的公共事務來深入討論,並做決策就可以了。再者是不理性的問題,助教提到,現在台灣民眾會不理性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不滿做決策者沒有和人民充分討論,即匆促決定政策,因此人民才會出現反對的聲音及較不理性的行為。如果讓人民自己討論,並決定政策,或許這些不理性的行為就會消失。台灣現今或許無法立即進入所有事務都交由民眾來處理的時代,但這是需要時間及教育之下慢慢演進的,就如同民主政治也是慢慢發展而來的。

所謂的專家主義應該是說由專家來提供人民專業意見與建議,而非是由專家來做所有的決策。當我們將權力賦予專家的同時,我們人民也失去了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即使現在有許多管道讓人民發聲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政府真的有聽進去嗎?人民一再的說出意見,但很多問題卻還是一再的重複,這就充分解釋了政府不理會人民的需求及心聲。因此如果要行專家主義的話,我認為政府與人民之間應該建立起一條雙向溝通的管道,讓那些專家在做決策的同時,也能採納人民的意見;其次人民也需要有獲得各種資訊的管道。否則美其名為專家主義,其實私底下還是專制獨裁吧!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謝鈞皓 專家主義(討論後)

經過這次討論之後,我覺得專家主義是有其好處,但也有其缺點,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和時間來討論公眾事務,很多事情我們沒有能力參與討論,所以我們才會請專家來協助,這並不代表不好,只是這群專家所做出來的決定,是不是真的正確,可以滿足大部份人的需求。助教就提出討論空間的規畫這個例子,使用者的確會比其他人更了解那個空間應有的規劃,但不可否認的,經過專家的諮詢之後,或許可以得到更好的使用效率、使用規劃,所以專家應該要和人民進行溝通,這樣才會獲得最佳的結果。
討論之後我們也發現,雖然我們都認為應該要讓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不過在這個社會中,其實還是少數人把持這樣權力,我們還是以專家主義的思維來做每個決策,助教就舉例:學校的事物應該以學生為重,但我們學生幾乎都不能做任何決定,一切還是由學校的專家人員來進行規劃,雖然我覺得並不是每件事情我們學生都有能力處理,但是應該要讓我們能夠和學校進行溝通,要在專家和使用者都一起協調下,才能獲得最大的效用。
專家主義其實沒有不好,但是我們在賦予專家權力的同時,卻又讓自己失去了表達意見的能力,這才是這個主義造成的危害,獲得權力的專家應該沒有權禁止人民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現在的民主卻不是這樣,獲得權力的人未必有給人民表達的管道。所以我們應該要想出一些方法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我覺得可以利用創制或複決的權利,在適時的時候表達人民的聲音,讓專家注意到我們的聲音,另一點就是要讓決策的專家能夠對所做出的事情負責,否則專家所做出的決定並不會審慎思考。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吳淳辰, 專家主義(討論後)

這次的討論主題是專家主義
其中民主政治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這次的討論我們比較著重在什麼是民主
有人說民主是可以選自己想要的執政人
也有人說是可以自己掌控事情
而我自己則是認為
民主是可以自由的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
但結果不一定會完全照的你的想法走
因為民主是大家一同擁有的
而世界卻有這麼多的人民
每個人都需要民主
所以一定會出現很多不同甚至是對立的想法
這種時候就需要討論然後選擇出一個大多數人能接受的方式執行
所以我對民主的想法是
民主應該是要給大家一個自由發言討論的舞台
雖然不一定會完全照著自己的意思走
但是至少你有發言的權利
能發言就有機會說服別人
那至少自己的想法就有機會實現
這應該就是民主與獨裁的差別
所以我認為現在各地的民主政府都還不算真正的民主
因為我們只是照著自己的意願選出個代理人
然後賦予這個執政者做事的權利
因為賦予了他一段時間的權利
所以他當選後的行為都算在賦予的權利裡面我們無法干涉
到頭來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完整的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所以我任衛這些民主都只是表面上的而已

專家主義跟這件事很大的類似
我不贊同專家主義
理由跟民主這方面的想法類似
我認為這些當事人應該適度的發表自己的意見
當然專家有它一定的用處
但他並不是當事人
所以無法完全的了解當事人的狀況
因此不乾覺得這些不是自己的領域而完全不發言
這樣到頭來還是害到了自己
專家主義跟民主都一樣
需要的是大家的意見發言
而不是默默的不出聲
這樣我們怎麼能進步呢??

游秉儒, 專家主義(討論後)

的確 現在的我們身活在專家主義之中
卻因為自己有一點點民主的想法 可以稍微決定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就覺得自己是生活在民主社會之中
這樣不太對 因為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去決定真正影響到我們的大事
就像是今天討論中助教所提到人社討論空間的改建
基本上校方只相信專家 即使學生們提出的論點跟專家們一模一樣也是
所以我們早就已經生在專家主義之中而毫無自覺
經過今天的討論 我覺得這個社會應該還是要由大部分的人來決定重要的事
人們可以多讀書多看新聞多吸收資訊來提升自己對每件事情的了解
然後由專家來提供真正專業的意見
聽完專家的意見之後 我們必須要求他們去評估"結果"是否跟我們想要的一樣
如果不一樣 我們要強迫他們去更改這樣子的方法
畢竟這不是他們生活的空間 跟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 他們當然可以很"冷靜"地去評估判斷
但是那是眾人生活的空間 應該真正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而不是"最佳的"
專家和人們應該攜手合作 不應該要是一方聽從另一方的意見

游秉儒, 專家主義(討論前)

這個社會充滿很多聲音 所以有很多事情做不好的時候大家都會怪罪跟自己不同的意見
最後最後就決定把很多事情交給所謂的專家來解決
然後 專家們討論出來的事情或他們認為該怎麼做的方法就被人們奉為圭臬
這樣一來 社會就只照著專家們的方向走 而與真正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所期望的不同
照理說 應該要是跟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想法相同吧 怎麼會是全部由專家決定?
希望這次的討論可以討論出中間的矛盾跟問題 給我重新思考的機會

盧潁鴻, 專家主義(討論前)

H1N1事件想必大家都還必記憶猶新,衛生署長楊志良說專家才是正確的。我的看法是有時候專家卻是專門害人家。在科技與文化這門課,我學到很多這方面的新思考,在此作說明。
在這個社會中,為了要完成分工,一定需要很多的專家。而身為專家,就必定是處在一個專業領域的典範中。但是典範是有侷限性的,例如陽明是醫學大學,屬於西方的醫學體系,但是有看過陽明大學畢業的學長用把脈的方式去看病嗎?我想應該是沒有的,因為中西醫分屬於不同的典範,而不同典範有著不同典範的天(價值)、人(規章)、物(技術)、我(生命成長)。所以當我們拋出一個特定典範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往往就會被稱作迷信。但是是不是真的是這個樣子,那就很難說,就像有些病痛沒辦法用吃藥解決,可是拜拜燒香後就痊癒的事件屢見不鮮。當碰上一個所謂的「迷信」時,躲在自己的典範中,完全地加以排除,便是專家主義者所做的事情。再舉一個例子好了,像是台灣缺水,而台灣的解決之道就是蓋水庫,我們直覺會問的問題就是水庫蓋在哪?而不會問為什麼要蓋水庫?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因為我們都已經在自己的典範中生活太久,沒有想過典範之外的事情。而專家專門害人家也是基於此現象,不願思考超出典範之外的事情,導致其從迷信變成危機。
所以我認為專家是必須的,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如何讓自己不要變成專門害人家的專家,才是我們真正該思考的問題。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盧潁鴻, 尊嚴勞動降低貧窮(討論後)

我認為有必要建立一個尊嚴勞動的價值觀念。高中有一次上公民課,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令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他問我們比較喜歡在太陽底下搬磚頭灌水泥,還是在辦公室裡吹冷氣當上班族?我們班沒有人願意去搬磚頭。他於是說:既然你們都不喜歡去當工人,為什麼還要給這些辛苦的工人這麼微薄的薪水?你們認為當上班族有比建築工人累嗎?
這讓我印象很深,這個社會讓人的付出沒有得到相對比例的報酬,這些工人在統計下,老了得到骨刺、骨質疏鬆的等身體疾病的比例比其他職業高很多。但是其辛苦勞動後所換取的報酬卻是這麼得不成比例。我認為有必要改變整個社會的價值觀。

江婕菱,專家政治(討論前)

一直覺得自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讀了那麼多書,也學習自己處理很多事

但是文章中提醒了我
究竟為何我會有那樣的價值觀去做這樣子的思考?
對!沒錯!是主流思想
還有教材中的文章,我們從小就被這麼教導
長大後,也用著這樣的觀念繼續的成長
儒家思想,而非法家道家......

突然覺得自己有點悲哀
竟然也只是被操控的一個小玩偶
但卻渾然不知,一直深深的相信自己有能力決定
不停著聲援著某種想法,其實也只是贊同主流思想中我比較願意接受的一方罷了

"獨立"這字眼真的是個十分得難以到達的境界啊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胡彥佶 專家政治討論後

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但要說服他人,必定要下一番功夫。即便當權者是出類拔萃,缺少一些專門的資訊時,也是束手無策。屏除專家,社會必然無法正常運轉,這是事實,也是社會進化的方向,故不應該排斥專家進入決策過程。
百分百的民主真的可行嗎 ?有人說只要社會大眾都具有使命感和足夠的知識就可以了;也有人說資訊公開並訓練人民就可以達成。但可惜的是,我並不覺得這些都是可以實踐民主的方式。一人一句,人多嘴雜,待眾人討論完一件議題,早不知已過多少個年頭了。代議政治正是被設計解決這種沒效率 沒意義的處事方式。不過以目前台灣的生態環境,過分的信賴民意代表們實在難為呀!主權在民是民主政治的真諦,即使是在專家政治的體制下也不應該改變,為維護國家真正主人們的權益,首先必須塑造的,是官員為公僕的形象。
既然是公僕,就不應該讓這些專家們有踰矩的行為。就薪水來說,從未有哪個從事服務業的職員可以年薪破100萬,很明顯的給予了過多的薪水。另外出門有名車 隨扈,陣仗之大,足以媲美帝王,這也不是服務國家的人應有的作為。此外,自古未聞替人做事者不必時時報告工作結果,可是無論高高在上的政府首長或是議事堂中滿面油光的議員們,哪個主動週週報上工作績效 ? 又哪個曾在平日便注意與選民的互動 ?
從體制內改革,從根本上便不可能,要打倒政治世家,靠合法的手段是不可能的,這不論國內國外都是不便的法則。法國靠革命 美國靠戰爭 英國靠政變 日本靠內戰 印度靠不對稱做戰,歷史給的證明歷歷在目,可惜那些只有理想的知識份子們仍天真的認為光靠群眾的力量便能顛覆這些就有的體制。儘管台灣政黨輪替了,人民有了投票權了,政治家族們仍是台灣唯一的掌權者,人民只是在他們股掌間被玩弄的工具。就算資訊公開了又如何,缺少資源 缺少人脈 缺少真正熱心的支持者,非政治家族的成員又怎可能實現理想。夢想就算成真了,也只是成了當權者誇要的功績,不會有人記得他們是否曾是反對聲音最大的人。
自掃門前雪,隨遇而安是最佳的生活方式,與世無爭才能過的安逸,票票不等值的民主政治不是每個人都玩得起的遊戲,只要能下情上達,不過分侵占權益,專家政治又如何 ? 當年國道一號不是認為是為權貴專們興建而專家只是為政策護航 ? 今天還不是成了疏通南北的重要命脈 ?

黃詩婷,專家政治(討論前)

我覺得會有專家政治的產生是因為握們本來就會因為每個人學習的不同,大家分工合作以節省大家的時間、力氣,而政治這種東西有時候沒有一定的好壞、對錯,也不一定對A有利,對B也會有利,所以這樣有讓我們對專家政治產生質疑?我們要完全相信嗎?而且專家政治也被質疑,他會不會成為一種手段,將大家都玩弄於指掌間的權利模式,是操弄嗎?
因為政治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我認為根本沒有專家,而那些被認為是專家的人,工作不過是統合大家的意見做出對大眾最有利的選擇罷了,而這種人一定要存在嗎?來公投吧!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江婕菱,尊嚴勞動降低貧窮(討論後)

先說一下這次主題好了
最近奇摩首頁不時會有富士康的相關新聞
包括蘋果電腦跟馬英九都對此做出表態
馬總統說他無法管大陸的事,但會多加注意台灣的勞工是否有此狀況
蘋果電腦差不多也是這樣的態度

助教說我們是不是應該要討厭郭台銘
其實我不是很確定
他這麼做是不是必要的,當然不人性是肯定的
但是如果調薪那些會不會影響到其他方面
經濟上有會有哪有波動,這我真的不是很明白

但本次討論助教把重點擺在其他地方
他問了同學們各有什麼看法
然後還探討了:你覺得人生是否可以自己選擇
他認為我們台灣人習慣走向固定的路
而不去自己闖,思考自己為什麼要這樣

但我認為這些路沒甚麼不好的
助教所說的,從小讀書一路讀到大學
我覺得讀書讓我能夠思考很多東西
廣泛的學習,能夠讓思考不是單方向的
這幫助我在生活中成長,並且逐漸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且其實也不是真的不能夠選擇
假使我有藝術天分,想必我現在讀的也不會是陽明大學
但是我沒有,所以我繼續在這條路上行走
如果一開始,從很小的時候,就沒有人願意給你這條鋪好的路
那你確定你能學到這麼多嗎?
還是走了一條條崎嶇的路,到頭來也不知道能夠做什麼

當然還是要自己會想,在課堂沒學足的地方也要多嘗試
找到自己想要的然後再勇敢去追求

胡彥佶 專家政治 討論前

民主政治一直對外號稱是全民共治的體制,但事實卻非如此。民主政治是提供社會寄生蟲最佳棲息地的宿主,不但黑道可以正大光明的入主,出了事還可以推掩塞責,是不必負責任也不必做事的體制(因為只要做事就會被抵制,不做事反而可以月入高薪,福利獎金用不完)。小國如台灣便如此,何況大國呢 ? 在人民幾為政治盲人的美國,政府的胡作非為除非關係到自身利益,誰還管正義與公平(連法院都用陪審團判決,法官都不知在做甚麼)。美國在世界各地大搞恐怖活動,CIA FBI是中南美 非洲內亂的重要推手的事眾所皆知,但是沒有半個美國民眾站出來反對,理由為何 ? 還不是因為美國人可以從那些被壓榨的國家中賺取大量資源和利益,而且完全不會為自己帶來問題。不是專家政治的問題,是民主政治的結構導致社會失去理想性。民主政治帶來的災難遲早會在街頭上演,因為一群群無頭蒼蠅豈可能和平共處而不互相擦撞呢 ?

謝鈞皓 專家主義(討論前)

我不認為民主要以專家主義的形式進行,每個人都可以對於公眾事務表達自己的看法,竟然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那麼被管理的人當然都有權利發聲,但我認為在面對比較專業的事情時,一般的民眾應該先搜尋資料,獲得充分的資訊之後,才做出理性的判斷,而不是摸不著頭緒的就亂發表意見,這樣對民主才有所貢獻。
專家主義所做出的決策未必是對一般民眾有利的,所謂的「專家」也是人,他們所做出的決策我相信大多數還是只對「專家們」有利,所以單靠他們所做出的決定並不會真的符合社會正義,一般的民眾還是要適時的發聲,表達自己的意見,修正脫軌「專家」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