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員工連續跳樓的新聞近來震驚社會,讓大家開始懷疑郭台銘管理員工的方式是否恰當,也讓大家開始討論資本家剝削勞工的問題。首先先談論到郭台銘管理員工的方式,我先前有看到很多節目專門在討論富士康這個議題,我稍微看了一下,我認為郭台銘在管理富士康的方式出了很大的問題,例如:員工宿舍每一房住大約八人,但每一個人所屬部門全都不同,讓他們全部都沒有相通點可以聊天、討論,這讓原本已經壓力就很大的員工來說,在下班後回到房間仍是沒有抒發管道的方法。然後在上班時間更是要求工作效率,每個步驟都須符合準確的時間,然後上班時間也一律不准交談,甚至連吃飯時間都要有輪班制,因為實在太忙,沒有辦法讓每一個人都在休息。看到這些其實我很訝異,想不到在現在這麼文明的社會中,居然存在著這麼不人性化、機械式管理的公司,可想而知富士康的員工承受著多大的壓力。儘管在員工頻頻傳出跳樓事件後,郭台銘立即做了很多補救措施,例如:設置關懷專線、在公司內設立舒壓空間等種種措施,由此不難看出郭台銘確實有心要處理,但是即使在做了這些措施後,跳樓事件仍然沒有停止。我想,最重要的應該是勞資雙方之間需要雙向溝通吧!郭台銘雖然極力採取一些緊急措施,但跳樓事件卻仍頻傳,這顯示了郭台銘應重視的是員工真正的需求及聲音,並不是只是一昧的採取緊急措施,這並不是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
不過我也看到有另一種說法,這些跳樓的員工中,平均年齡都非常年輕,這也讓我想到是否與年輕一代的員工抗壓性不足有關。中國大陸近年來經常是一子化,因此父母對於家的唯一一個孩子自然都是疼愛備至,也造成了年輕一代的人抗壓性不高,無法忍受一點的挫折與壓力,這或許也是跳樓事件頻傳的原因之一。
討論同時也提到了資本主義的社會中權力與金錢為何好像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這些少數人可以支配整個社會。我想,這是資本主義發展下的必然結果。資本主義下金錢與權力本來就會分配不均,只是差距的多或少罷了。如果要讓整個社會的金錢與權利都讓每個人平等分享,那是不是直接走像馬克斯的共產主義呢?所以我認為這是必然的結果。問題是,那些相對之下已經享有較多權利與金錢的資本家,不應該剝削勞工,讓他們工作很長的時數,薪資卻很少,待遇也很差,甚至是將員工當作機械來管理,如此沒有人性與尊重的作法,才是最為人所詬病的。如果資本家可以多體諒勞工一些,那麼相對的勞工的工作效益也會提升,最終受益最多的仍然是資本家呀!多退讓一步,多尊重彼此,這個社會會更美好的。
助教也提到為什麼不同職業之間會有不同高低的薪水呢?其實雖然乍聽之下或許會有些不公平,但是仔細想想,若每個職業的新水都相同,那麼會有人去選擇難度高、辛苦的工作嗎,而且不同職業間的工作性質本來就不會相同,薪資的高低應該也與工作性質有關。如果是那種很普遍,很多人都會的工作,薪水應該就不會太高;如果是那種較困難,較少人能做的工作,那相對的薪資應該會比較高。這個問題其實跟資本主義也有很大的關連,如果是共產主義之下,那麼應該就會是每個工作都是同樣的薪資了。
富士康員工一連串的跳樓事件,其實背後隱含著相當多的問題值得社會去省思與討論。在追求進步與財富的同時,應該也有很多需要大家去反省與思考的價值,這才是最重要的地方呀!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謝鈞皓 尊嚴勞動降低貧窮(討論後)
我覺得談論到資本主義,以及資本家以金錢賺取金錢這件事,我都不反對,我覺得用錢賺錢並沒有錯,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能否認他有資本時,不會拿出來用資本賺錢,而我覺得最大的詬病是在於資本家不應該把把員工當成機器,給很低的薪水,很高工作時數,很少的休息時間,甚至完全不准員工在上班時間交談,這是一種沒有人性的行為,這才是我們應該譴責的。
助教有舉例到,資本家的行為是,請其他人分他一點點錢,然後讓他能夠招募更多的人來一起工作,隨著人數的增加,他就可以獲得更多的薪水,儘管他跟每個人拿的錢不到百分之一。在我聽起來,我也不認為這樣有錯,如果你覺得他這樣賺太多,或者是行為不公平,那為什麼大家不聯合起來抵制?他要說服每個人給他錢,勢必他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他能夠說服大家,是不是也因為他有著過人的領導能力,難道他所付出的,或者說她所運用的能力都沒有經濟價值?如果每個人都付出一點點的薪水給一個領導人,而他可以有效管理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或者是能夠讓公司規模擴大,賺取更多的金錢,這樣也未必不好吧!
我們還有討論到,為什麼每個職業間的薪水會不同,其實我也不能接受為什麼有的職業薪水高,有的薪水卻很低。可是換一個角度想,如果每個職業的薪水都一樣,那大家勢必會選擇輕鬆的、壓力小的、法律責認輕的工作做,那相對辛苦的工作就沒有人要做了。薪水在長期的情況下也是透過市場機制調整的,能有相對高的薪水,應該也會有相對的困難度以及稀少性,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從事的職業,那麼薪水當然會比較低,所以越多人的科系薪資就可能比較低,所以我覺的新資的高低,有其存在的原因以及價值,讓所有工作都等薪水,社會就很可能會有職業沒有人要做,這可能就會和共產主義到最後的情形一樣吧!
助教有舉例到,資本家的行為是,請其他人分他一點點錢,然後讓他能夠招募更多的人來一起工作,隨著人數的增加,他就可以獲得更多的薪水,儘管他跟每個人拿的錢不到百分之一。在我聽起來,我也不認為這樣有錯,如果你覺得他這樣賺太多,或者是行為不公平,那為什麼大家不聯合起來抵制?他要說服每個人給他錢,勢必他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他能夠說服大家,是不是也因為他有著過人的領導能力,難道他所付出的,或者說她所運用的能力都沒有經濟價值?如果每個人都付出一點點的薪水給一個領導人,而他可以有效管理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或者是能夠讓公司規模擴大,賺取更多的金錢,這樣也未必不好吧!
我們還有討論到,為什麼每個職業間的薪水會不同,其實我也不能接受為什麼有的職業薪水高,有的薪水卻很低。可是換一個角度想,如果每個職業的薪水都一樣,那大家勢必會選擇輕鬆的、壓力小的、法律責認輕的工作做,那相對辛苦的工作就沒有人要做了。薪水在長期的情況下也是透過市場機制調整的,能有相對高的薪水,應該也會有相對的困難度以及稀少性,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從事的職業,那麼薪水當然會比較低,所以越多人的科系薪資就可能比較低,所以我覺的新資的高低,有其存在的原因以及價值,讓所有工作都等薪水,社會就很可能會有職業沒有人要做,這可能就會和共產主義到最後的情形一樣吧!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游秉儒, 尊嚴勞動降低貧窮(討論前)
經過今天的討論 又再一次要思考現在的生活到底是不是理想
到底我們現在的生到底適不適合我們
經過助教的解釋 富士康員工所面臨的困境我們也會遇到
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思考 如果我們未來面臨的是資方提出低工資想打發我們
我們該做些甚麼心理準備
基本上 基於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 我們已經被內化指示要去做很多我們不知為何而做的事情
不論是念書或是甚麼 我們總是沒辦法選擇我們自己想要的
我覺得 我們總是要能自己完全負責自己的生活 才能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等到真的有能力在社會中立足之後 我才會去思考到底我要的生活是甚麼
念大學就是要讓自己多一點選擇 多看多聽多思考
而不是像富士康的員工一般 沒了這份工作可能就真的沒了
當然 也有可能某一天我也會變得沒有選擇 但我不會在那個當下去責怪這個社會
畢竟不是誰或甚麼團體故意讓我變成這個樣子 與其責怪這個社會 不如立刻開始努力
不知道情況會不會失控到我也要去殺人然後判處我死刑 那情況如果是可以控制的呢?
除了殺人之外 除了自殺之外 是不是應該要稍微樂觀一點 稍微不要那麼偏激
這樣可能看起來好像是還沒見過世面的大學生發言 但我們不是真的還沒見過世面嗎
我自己的想法是 與其在這邊一直不斷地想這個社會不公平有些人太有錢有些人就是會死
那不如真正去做一點事情而不是只有空泛的討論 畢竟真正誇張的事情誰也看不到對吧
到底我們現在的生到底適不適合我們
經過助教的解釋 富士康員工所面臨的困境我們也會遇到
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思考 如果我們未來面臨的是資方提出低工資想打發我們
我們該做些甚麼心理準備
基本上 基於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 我們已經被內化指示要去做很多我們不知為何而做的事情
不論是念書或是甚麼 我們總是沒辦法選擇我們自己想要的
我覺得 我們總是要能自己完全負責自己的生活 才能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等到真的有能力在社會中立足之後 我才會去思考到底我要的生活是甚麼
念大學就是要讓自己多一點選擇 多看多聽多思考
而不是像富士康的員工一般 沒了這份工作可能就真的沒了
當然 也有可能某一天我也會變得沒有選擇 但我不會在那個當下去責怪這個社會
畢竟不是誰或甚麼團體故意讓我變成這個樣子 與其責怪這個社會 不如立刻開始努力
不知道情況會不會失控到我也要去殺人然後判處我死刑 那情況如果是可以控制的呢?
除了殺人之外 除了自殺之外 是不是應該要稍微樂觀一點 稍微不要那麼偏激
這樣可能看起來好像是還沒見過世面的大學生發言 但我們不是真的還沒見過世面嗎
我自己的想法是 與其在這邊一直不斷地想這個社會不公平有些人太有錢有些人就是會死
那不如真正去做一點事情而不是只有空泛的討論 畢竟真正誇張的事情誰也看不到對吧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游秉儒, 尊嚴勞動降低貧窮(討論前)
出社會之後身為勞動方的我們
總是希望可以用最少的工作時數 去換取最大的利益
而已經在這社會很久的資方
也總是想用最少的成本 去換取最大的利益
兩邊雖然都是為了錢為了生計努力 但就是會相互牴觸
資方不當的管理會造成勞動方的不服從
勞動方的懈怠也有可能造成資方的困擾
如果兩邊要創造雙贏 那真的需要一些溝通跟可行的策略
希望這次討論可以導出一些思想上的改變
讓自己的想法可以更貼近生活
總是希望可以用最少的工作時數 去換取最大的利益
而已經在這社會很久的資方
也總是想用最少的成本 去換取最大的利益
兩邊雖然都是為了錢為了生計努力 但就是會相互牴觸
資方不當的管理會造成勞動方的不服從
勞動方的懈怠也有可能造成資方的困擾
如果兩邊要創造雙贏 那真的需要一些溝通跟可行的策略
希望這次討論可以導出一些思想上的改變
讓自己的想法可以更貼近生活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謝鈞皓 尊嚴勞動降低貧窮(討論前)
勞資雙方一直以來就是兩股相對的勢力,資方想換取最大的利益,而勞工想有最大的薪資及福利,然後,在現在的社會下資方都比較佔有優勢,政府也漠視這個問題,畢竟我國的政府都向資方靠攏,所以勞工的權益就較少受到保障。
我認為要解決這種事情,單靠勞工的力量是不夠的,應該要向全民發起罷買的運動,這樣才會讓廠商感到壓力,不然新聞報導、抗議、輿論都不見成效。
我認為要解決這種事情,單靠勞工的力量是不夠的,應該要向全民發起罷買的運動,這樣才會讓廠商感到壓力,不然新聞報導、抗議、輿論都不見成效。
黃詩婷,尊嚴勞動降低貧窮(討論後)
我覺得這像是在談人民的自我意識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怎樣是被壓榨,我們也都知道什麼事被欺負,但有人敢真正跳出來為自己或他人說話嗎,就算自己的立場是對的,是良善的,還是仍然逆來順受。
有些事好像是真的很不公平,不過是為什麼我們要作勢不管,我們可以抗爭,只是你願意犧牲嗎?還是寧可過著苟且偷生的日子,溫和的被奴役著,只為求一餐的溫飽。
這次討論完,我可以非常確定:下次,我會站出來聲援不公平情況中的弱勢。
有些事好像是真的很不公平,不過是為什麼我們要作勢不管,我們可以抗爭,只是你願意犧牲嗎?還是寧可過著苟且偷生的日子,溫和的被奴役著,只為求一餐的溫飽。
這次討論完,我可以非常確定:下次,我會站出來聲援不公平情況中的弱勢。
黃詩婷,南港兵工廠討論後
我是加入星期三的討論
我覺得這次的重點好像放在自然和社會經濟是不可兼顧的立場下,我們人類所做的選擇,我是覺得好像沒有什麼特別必要要開發那塊土地,因為我認為人類的進步(為了讓人類的生活更舒適),不用建立在環境的破壞上,而且人類本來就只是要過舒服的生活,若是我們把那個地方開發了,短程看來是會有些許的利益,但就長程看來,對人類來說,不僅沒有利益,甚至有極大的虧損,像是水土的破壞,反而會導致人類生活品質的下降,所以姑且不論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如何,起碼我認為對人類的生存是沒有好處的。
人類為什麼要發展經濟,不就是為了讓生活更好嗎,那一件對生活有害無益之事,不就理所當然得該要廢止。
我覺得這次的重點好像放在自然和社會經濟是不可兼顧的立場下,我們人類所做的選擇,我是覺得好像沒有什麼特別必要要開發那塊土地,因為我認為人類的進步(為了讓人類的生活更舒適),不用建立在環境的破壞上,而且人類本來就只是要過舒服的生活,若是我們把那個地方開發了,短程看來是會有些許的利益,但就長程看來,對人類來說,不僅沒有利益,甚至有極大的虧損,像是水土的破壞,反而會導致人類生活品質的下降,所以姑且不論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如何,起碼我認為對人類的生存是沒有好處的。
人類為什麼要發展經濟,不就是為了讓生活更好嗎,那一件對生活有害無益之事,不就理所當然得該要廢止。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吳淳辰, 南港202兵工廠(討論後)
這次的討論我覺得跟環保與經濟有很大的關連
南港的202兵工廠改建成生技產業
有很多人認為不該這樣做
而他們的理由就是認為這個地方是一塊溼地
有必要將其保護下來
所以才會出現這個議題
而我自己的看法是贊成改建的
因為我認為不改建那這片廣大的土地就幾乎沒什麼用處了
沒有促進經濟發展失業率等等也都沒有進步
所以我覺得不該浪費那麼一塊土地
將它改建可以製造就業機會
還有可能刺激到經濟的發展
我以我贊成改建
至於環保的問題我是比較沒有去重視
因為我覺得這是沒辦法的事
科技在進步在發展一定會需要擴建工廠等等
還有人口也一直在增加
這些就業機會是必須的
有這麼多需要開發這塊地的理由
也就是說不改建的話就只是保護了這片溼地
但改建的話可以增加就業機會
還有可能刺激經濟
這樣相比的話我會選擇犧牲環保
所以我是贊成改建的
南港的202兵工廠改建成生技產業
有很多人認為不該這樣做
而他們的理由就是認為這個地方是一塊溼地
有必要將其保護下來
所以才會出現這個議題
而我自己的看法是贊成改建的
因為我認為不改建那這片廣大的土地就幾乎沒什麼用處了
沒有促進經濟發展失業率等等也都沒有進步
所以我覺得不該浪費那麼一塊土地
將它改建可以製造就業機會
還有可能刺激到經濟的發展
我以我贊成改建
至於環保的問題我是比較沒有去重視
因為我覺得這是沒辦法的事
科技在進步在發展一定會需要擴建工廠等等
還有人口也一直在增加
這些就業機會是必須的
有這麼多需要開發這塊地的理由
也就是說不改建的話就只是保護了這片溼地
但改建的話可以增加就業機會
還有可能刺激經濟
這樣相比的話我會選擇犧牲環保
所以我是贊成改建的
胡彥佶尊嚴勞動,合理生活 - 從富士康,洋華談勞工基本權 討論後
勞工對資方而言,是生產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也是隨時都可替換的零件。故在這種絕對不對等的狀態下,小蝦米要如何對抗大鯨魚呢 ? 以中國勞工之眾 富士康之新資之高,怎又請不到十倍 二十倍願意在他管理機制下工作的人呢 ?
是故凡違亂上下權力之事必有更強力者介入才可能改變眾暴寡 強凌弱的社會現實,若無外力介入,則弱勢者想改變現狀,唯有自強。有人認為只要群眾團結一心,對抗資本家,便能如願以償,改變被壓榨者的身分。其實並不然,早從18世紀工業化開始,勞工便一直遭受資本家剝削,無論如何反抗,在絕對的權力底下做甚麼都是徒勞無功。開始改變這一現象的,並不是勞工本身,而是少部分無所事事的貴族和資本家,幾於同情的心態替他們在議會爭取權力。後來儘管那些大資本家對於先進國家勞工的壓榨減少 福利增加,但那不表示資本家便停止欺壓勞工,相反的,他們反而變本加厲的將他們的本質推到亞洲 中南美洲 非洲等地。直到二戰結束,部分地區被施予獨立的權力,這種狀況才稍微被抑制。在資本主義陣營和共產主義陣營的對抗下,強權們為爭取更多小國依附,資本家們直能將其爪牙略收縮一陣。自蘇聯垮台以來資本家們又藉全球化恢復其本質。弱小的第三世界國家面對這些彈指便能顛覆這些國家政府的跨國企業,既不能拒絕又不能立法規範,只能任憑這些企業擺布,並協助這些吸血鬼壓榨自己國內的工人。除非這些政府能強大(譬如中國),不然就只能對跨國集團惟命是從(譬如印度 馬來西亞等)。
台灣雖民主制度行之有年,但只要面對大企業,政府永遠是低聲下氣,只要大老闆們一出口,數千萬張選票便行同廢紙。此外,政府還協助企業打壓工資,靠不正確的資訊欺騙勞工,完全不像勞工的朋友只像企業主飼養的惡犬替富人增利。
替自己發聲,真如一般大眾所想那麼簡單,完全正面而且無後遺症 ? 答案必定是否定的,不僅危機四伏,還可能賠上自身的生命安全。之前和一位在做環保運動的社會人士談過,僅僅是做環保運動而已,便已被企業主們視為頭號公敵去知為快。同樣的,若在企業中搞窩裡反,會被企業主如何對待也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若不是認為麵包 性命接可為理想而拋的人,誰又肯站出來說話呢 ?這是目前台灣社會運動最大的問題,滿街發牢騷者比比皆是,要抗爭時卻一個個銷聲匿跡,這種明哲保身的做法,是亞洲人的傳統。發起改革的,永遠不是底下的低階人民,只有站在雲端的政府高官才有權力 實力改變,可惜那些登上頂峰的人往往珍惜高官厚祿,不願得罪權貴 金主,因此人民的聲音總是只能透過幾個民代在議事堂上或記者會上吼吼叫叫便結束了。勞工們要合理的生活,大概只能在如新加坡般集權且事業幾乎操在國家手裡的國家才可能達成吧。
面對社會問題,就算許多人嚷嚷著要全民努力,當發生事情時,這些人又都身處何處 ? 就算一時資方願意妥協,誰又能知在達成願望後資方又如何運用明暗手法進行迫害 ? 在無法可保護的情況下,到底有多少人真的能投入這些運動呢 ?
是故凡違亂上下權力之事必有更強力者介入才可能改變眾暴寡 強凌弱的社會現實,若無外力介入,則弱勢者想改變現狀,唯有自強。有人認為只要群眾團結一心,對抗資本家,便能如願以償,改變被壓榨者的身分。其實並不然,早從18世紀工業化開始,勞工便一直遭受資本家剝削,無論如何反抗,在絕對的權力底下做甚麼都是徒勞無功。開始改變這一現象的,並不是勞工本身,而是少部分無所事事的貴族和資本家,幾於同情的心態替他們在議會爭取權力。後來儘管那些大資本家對於先進國家勞工的壓榨減少 福利增加,但那不表示資本家便停止欺壓勞工,相反的,他們反而變本加厲的將他們的本質推到亞洲 中南美洲 非洲等地。直到二戰結束,部分地區被施予獨立的權力,這種狀況才稍微被抑制。在資本主義陣營和共產主義陣營的對抗下,強權們為爭取更多小國依附,資本家們直能將其爪牙略收縮一陣。自蘇聯垮台以來資本家們又藉全球化恢復其本質。弱小的第三世界國家面對這些彈指便能顛覆這些國家政府的跨國企業,既不能拒絕又不能立法規範,只能任憑這些企業擺布,並協助這些吸血鬼壓榨自己國內的工人。除非這些政府能強大(譬如中國),不然就只能對跨國集團惟命是從(譬如印度 馬來西亞等)。
台灣雖民主制度行之有年,但只要面對大企業,政府永遠是低聲下氣,只要大老闆們一出口,數千萬張選票便行同廢紙。此外,政府還協助企業打壓工資,靠不正確的資訊欺騙勞工,完全不像勞工的朋友只像企業主飼養的惡犬替富人增利。
替自己發聲,真如一般大眾所想那麼簡單,完全正面而且無後遺症 ? 答案必定是否定的,不僅危機四伏,還可能賠上自身的生命安全。之前和一位在做環保運動的社會人士談過,僅僅是做環保運動而已,便已被企業主們視為頭號公敵去知為快。同樣的,若在企業中搞窩裡反,會被企業主如何對待也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若不是認為麵包 性命接可為理想而拋的人,誰又肯站出來說話呢 ?這是目前台灣社會運動最大的問題,滿街發牢騷者比比皆是,要抗爭時卻一個個銷聲匿跡,這種明哲保身的做法,是亞洲人的傳統。發起改革的,永遠不是底下的低階人民,只有站在雲端的政府高官才有權力 實力改變,可惜那些登上頂峰的人往往珍惜高官厚祿,不願得罪權貴 金主,因此人民的聲音總是只能透過幾個民代在議事堂上或記者會上吼吼叫叫便結束了。勞工們要合理的生活,大概只能在如新加坡般集權且事業幾乎操在國家手裡的國家才可能達成吧。
面對社會問題,就算許多人嚷嚷著要全民努力,當發生事情時,這些人又都身處何處 ? 就算一時資方願意妥協,誰又能知在達成願望後資方又如何運用明暗手法進行迫害 ? 在無法可保護的情況下,到底有多少人真的能投入這些運動呢 ?
胡彥佶 尊嚴勞動降低貧窮 討論前
勞工要與資方平起平坐,自古便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僅資方要包容,社會的主流一事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由其是政府是否支持,這才是做重要的問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下,哪個國家願意放棄競爭力 趕走國家的大金主呢?
江婕菱,尊嚴勞動降低貧窮(討論前)
社會結構不停的在轉變,
勞資雙方的關係從不平等到建立法規到現在流動頻繁國界消弭又需要另一個新的制度來平衡它
勞工是社會的基礎,就像是地基
要好好打牢,才會有接下來的美麗建築物
然而,近年全球化的關係使得勞工的權益不受保障
這之間有著空洞,沒有誰沒有哪個國家有完全的義務或者權利去制裁這些資方不適當的作為
勞工的權益也漸漸的被忽視,社會逐漸把此事認為稀鬆而平常
在富士康和宏碁接連爆發出對待員工那些驚人內幕後
馬總統也喊著要有尊嚴勞工的口號,這些口號隨著經濟的不景氣終究還是只是喊喊而已
那些有錢人們總是不明白底層人民的苦痛
最低薪資總是不夠過活,但是一拖再拖就是不提高
看了台北是每人生活所需與所得的差額真的感到十分恐怖
而95元最低打工薪資看似美好,但週邊很多福利被刪除了也無可奈何
希望能有更多管道更多官員去正視這些問題,別把這顆皮球踢來踢去的
勞資雙方的關係從不平等到建立法規到現在流動頻繁國界消弭又需要另一個新的制度來平衡它
勞工是社會的基礎,就像是地基
要好好打牢,才會有接下來的美麗建築物
然而,近年全球化的關係使得勞工的權益不受保障
這之間有著空洞,沒有誰沒有哪個國家有完全的義務或者權利去制裁這些資方不適當的作為
勞工的權益也漸漸的被忽視,社會逐漸把此事認為稀鬆而平常
在富士康和宏碁接連爆發出對待員工那些驚人內幕後
馬總統也喊著要有尊嚴勞工的口號,這些口號隨著經濟的不景氣終究還是只是喊喊而已
那些有錢人們總是不明白底層人民的苦痛
最低薪資總是不夠過活,但是一拖再拖就是不提高
看了台北是每人生活所需與所得的差額真的感到十分恐怖
而95元最低打工薪資看似美好,但週邊很多福利被刪除了也無可奈何
希望能有更多管道更多官員去正視這些問題,別把這顆皮球踢來踢去的
盧潁鴻, 尊嚴勞動降低貧窮(討論前)
去看了那篇〈我們的菁英國度〉,讓我覺得很悲傷,不是文章而已,還有底下的回應。
許多人,沒有辦法切身的關懷那些勞動者,在我吹著冷氣打文章的同時,許多人是在外打著赤膊,辛苦的挖著馬路。我認為這個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以糖衣包裝的社會,他不斷著在灌輸美國夢的概念,只要打拼就會贏,可是我們發現在糖衣包裹的最深層,是資本家的剝削。現在許多新知識階級靠著分析符號來坐上社會的頂層,我覺得真的開始有點荒謬了。好像現實的東西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農夫種蔬菜,工人蓋房子,如果沒有他們我們要吃什麼、住什麼?
現在什麼都符號化,難道未來人們真的要過著如駭客任務裡這樣的生活嗎?
而對現實也會感到絕望,因為沒有真正做過,郭台銘又怎麼會了解他的員工在過怎樣的日子?而要資本家體會勞工的辛苦,這是不可能的事。
盧潁鴻, 南港202兵工廠(討論後)
在討論中,助教不僅提到了環保的概念,我認為讓我最認可的一點是要有思想的活。
當我們討論到202開發案時,每個人幾乎都不認為開發是好的,但是我們真的能夠這樣生活嗎?
舉個例子來說,北歐國家是以社會福利聞名於世,我看的許多相關的報導採訪,發現他們是舉國上下都實踐,或說信仰,這一種左派的生活方式。所以國家才有guts說要跨國公司滾出去,因為他們採取得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盡量過單純樸實,沒有過多物質慾望的生活。但反觀我們台灣,我認為我說事都能說,但是能不能實踐又是一個問題,環保大家都說得出來,可是真的能做到多少呢?
如果這不是我們真正的願景,或理念,那我覺得所謂環保的世界永遠不會到來。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陳羿蓁,二代健保
在討論之前其實對於二代健保並不了解,只知道新一代的健保實施後,很多人的健保費用會提高,我在討論後對於二代健保終於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如果以左派及右派的理論來看,台灣的健保其實偏向左派,而美國則是偏向右派。左派講求公平正義,就是富人要照顧窮人的思想;而右派則是個人自由主義,有點類似使用者付費的意思。其實我是支持二代健保的,以全世界來說,台灣的健保制度算是非常齊全的,連美國也想模仿我們的健保制度,但這個制度下仍有不少缺失,例如,雖然台灣的健保制度保障人民看病的權利,但常會發生有人濫用醫療資源的情況,造成不必要的醫療成本;又例如,很多的企業家會有很多逃稅的情況出現,他們常鑽法律漏洞,利用各種方法讓自己不必繳太多稅,這也是目前台灣健保面臨的最大問題,真正有能力的人卻不願意多付一些健保費。二代健保便有針對這個部分做改進,健保費改為一戶制,看一戶中總共有多少所得,來決定要付多少健保費,這個制度稍稍解決了企業家逃健保費的情形,因為很多企業家逃避健保或逃漏稅,就是將名下資產部分轉移至家人名下,健保費改成一每戶為單位,多少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同時,卻也引發單身族不滿,他們抗議難道沒有結婚就是一種錯嗎?就該負擔多的健保費嗎?我覺得就這個方面來看,因為誰沒有單身過呢,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所以我覺得這是合理的。
台灣的健保制度雖然在世界上算是數一數二的,但是仍受不斷的虧損所困擾,我覺得,這跟整個醫療體系也有關係。很多人會認為都已經繳了健保費,那醫療資源不用白不用,便會造成醫療資源的過度濫用。我覺得政府在這方面也應該要有因應政策與措施,例如應該要設立一個基本的醫療額度,在這個基本額度內,民眾的醫療費用都由健保來給付,若是有必要再增加,應該經由醫師評估,再予以決定要不要再由健保給付。但是,這個方法又會牽扯到是否會有病人為了享受健保資源而賄賂醫生的情況。
我想,政策上一定會有利與弊,在弊的部分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只能針對問題,搭配完整的制度與法規,使政策發揮最高效益了。
如果以左派及右派的理論來看,台灣的健保其實偏向左派,而美國則是偏向右派。左派講求公平正義,就是富人要照顧窮人的思想;而右派則是個人自由主義,有點類似使用者付費的意思。其實我是支持二代健保的,以全世界來說,台灣的健保制度算是非常齊全的,連美國也想模仿我們的健保制度,但這個制度下仍有不少缺失,例如,雖然台灣的健保制度保障人民看病的權利,但常會發生有人濫用醫療資源的情況,造成不必要的醫療成本;又例如,很多的企業家會有很多逃稅的情況出現,他們常鑽法律漏洞,利用各種方法讓自己不必繳太多稅,這也是目前台灣健保面臨的最大問題,真正有能力的人卻不願意多付一些健保費。二代健保便有針對這個部分做改進,健保費改為一戶制,看一戶中總共有多少所得,來決定要付多少健保費,這個制度稍稍解決了企業家逃健保費的情形,因為很多企業家逃避健保或逃漏稅,就是將名下資產部分轉移至家人名下,健保費改成一每戶為單位,多少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同時,卻也引發單身族不滿,他們抗議難道沒有結婚就是一種錯嗎?就該負擔多的健保費嗎?我覺得就這個方面來看,因為誰沒有單身過呢,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所以我覺得這是合理的。
台灣的健保制度雖然在世界上算是數一數二的,但是仍受不斷的虧損所困擾,我覺得,這跟整個醫療體系也有關係。很多人會認為都已經繳了健保費,那醫療資源不用白不用,便會造成醫療資源的過度濫用。我覺得政府在這方面也應該要有因應政策與措施,例如應該要設立一個基本的醫療額度,在這個基本額度內,民眾的醫療費用都由健保來給付,若是有必要再增加,應該經由醫師評估,再予以決定要不要再由健保給付。但是,這個方法又會牽扯到是否會有病人為了享受健保資源而賄賂醫生的情況。
我想,政策上一定會有利與弊,在弊的部分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只能針對問題,搭配完整的制度與法規,使政策發揮最高效益了。
陳羿蓁,死刑廢除討論
我在幾個星期前有看到一篇關於陸正(台灣第一宗綁票案的被綁兒童)的專題報導,這篇報導主要是報導陸正父親及探討這起案件。根據陸正父親所說,兇手在當年被捕時已向他親口坦承犯下罪行,且在當時已經被判死刑。但近年來人權團體開始興起,所以開始推派人權律師為死刑犯爭取權益。殺害陸正的兇手倚仗著人權團體的力量,對於自己的罪行開始極力否認,甚至公然在法庭上威脅陸正父親,對他說出極不尊重與威嚇的話語,最後因為當年警方所採證據不足,及人權律師的極力爭取,審判竟然有了逆轉性的結果。這對於陸正的父親及家屬來說真的無法接受,因此這樁案件一直還未結案,直到現在陸正父親每個月仍然要上法庭,對他來說每個月上法庭,都要再一次的面對兒子被殺害的哀傷與憤怒,這是一種多大的折磨啊!我認為那些人權團體在為那些死刑犯辯護爭取權益之前,是否應該先考慮到被害者與被害者家屬的人權?當那些死刑犯在謀害被害者之前時,他們有想過要尊重被害者的人權嗎?他們都已經先剝奪他人的生存權了,現在怎能要求我們尊重他們的人權呢?更何況,當那些人權團體為死刑犯的生存權爭取權利時,那些被害者家屬的人權該由誰來保護?所以我還是認為死刑應該繼續存在,它的存在不僅是為被害者與被害者家屬討回應有的公道,更是社會上的規範。
討論後的想法
討論後的想法
訂閱:
意見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