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討論課助教給我一個看待事情的方向,我覺得還不錯,那就是討論一件事情的時候應該就那件事情討論他的優缺點,而不是從其他方面來評斷這件事情,例如開放中國學生來台,應該討論他對台灣教育有何幫助,而不是就其他實施的制度討論。
開放中國學生來台我覺得並不好,因為他們對我們教育面看不出來有何好處,招收中國學生對我們國際化真的有幫助嗎?就我們討論的結果以及陽明大學的例子來看,很多人都承認,我們學校雖然有很多外籍學生,但是他們通常還是自己一群,台灣學生一群,台灣學生鮮少與他們接觸,他們的文化真的有影響到我們嗎?他真的有打開陽明的國際視野嗎?更何況是中國和我們文化內涵差不多,吸引中國學生對國際觀的開闊好像也沒什麼用。除了這個之外,一個勤奮的學生坐在自己旁邊,就真的會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嗎?我不認為有勤奮的人坐在旁邊就會督促我們要認真讀書,甚至還聽說本來勤奮的中國學生,最後被台灣學生影響,也是半夜打電動、翹課樣樣來,所以實在找不出中國學生來台對我們教育的正面影響。
就社會公平這個角度來看,招收中國學生對台灣學生來說就會減少他們受教的權益,雖然政府說用外加名額的方式,乍聽之下好像不影響台灣學生錄取的機會,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師生比不就變了嗎?相對之下台灣學生的受教權還是受到壓縮。此外,就收費的問題來說,台灣高等教育的學費較其他國家低廉,不就是因為大家納稅所得到的結果?然而我們卻用人民的納稅錢來提供教育給中國學生,這不是很荒謬,就算要開放他們的收費是不是也應該多付一點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