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開放中國學生來台,我覺得陸生應該以外籍生的身份進入台灣,不應該以特殊身份進來。就如老師所說的,連國內的學生都沒有足夠的名額,那為什麼開放給其他人呢?國立大學開給國外的學生來就讀,那不是很荒謬嗎?表面上打著“促進文化、學術交流”來迷惑大眾,但是真的有交流嗎?而且就交流而言,陸生作為外籍生來留學也沒差別吧?
當然除了交流目的以外,也有其他的目的,不過大部分都有違了學校本來成立的目的——教學。
促進經濟成長:這有點像是變相的旅遊業。大部分會來台灣的學生,其家庭算是挺富裕的,是能促進消費沒錯。但那不就等於用教育資源來換取經濟成長嗎?何不把投資直接放到經濟上呢?
解決學校的招生問題:學校的招生問題應該由學校自己解決吧?試想想,為什麼國內學生不願就讀?那應該是學校本身的素質問題吧?如果學校的素質不好,那又怎麼吸引國外學生呢?
吸引國外人才:這一項我沒異議,不過有個問題——真的有人才會來嗎?歐美國家好的學校那麼多,真正的人才也不會挑台灣來吧?
提升學校排名:由於學校的排名其中一項是以國外學生的數量作為評估,所以許多大學為了爭取排名,紛紛開放外籍生名額。但是,學校的排名真的有意義嗎?
至於承認學歷,我覺得有其必要性。除了要有一套完善的審核機制(執照考試)以外,學歷的認可部分應該視國內的情況而定。只有當國內缺乏該領域的人才時,政府才應該承認其他國家學校的學歷。因為承認學歷的目的主要是補充國內的職業空缺,而不是與國民競爭就業機會。這裡舉馬來西亞的醫療業為例。台灣大部分學校的文憑、執照是不受馬來西亞政府承認的,只有極少數知名大學中的某些指定科系受承認。以陽明大學的大學部為例,除了醫學系和牙醫系,其他的科系皆不受馬來西亞政府的承認。
我覺得此法是可行的。至於要如何判定什麼專業需受承認,這又是一個問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